外文学院多语研究创新团队成功举办学术讲座

2022年4月13日,外文学院多语研究创新团队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彭红英博士为我院师生进行了题为 “To What Extent Can We Generalize from Individuals?”的在线学术讲座。讲座由外文学院教授、多语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郑咏滟主持。学院以及校内外近50名师生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彭红英在讲座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次讲座涉及的两篇国际期刊高水平论文。她这两个实证研究采用同一个研究范式,研究了移动辅助的自主语言学习(IMLL)这一现象中学习者个体以及学习者第二语言发展两个方面。接着她介绍了这两个实证研究的研究背景,包括二语学习和发展中关于学习者个体的研究以及移动辅助的自主语言学习的概念与特征等。她特别指出目前IMLL相关研究在方法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并提出从“自下而上方法论(Bottom-up methodology)”出发,采用个体为中心(person-centered approach)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研究IMLL现象中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并介绍了此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聚类分析方法(Cluster analysis)。


接下来彭红英分别介绍了两个实证研究。研究一主要介绍了IMLL环境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特点。在这项研究中彭博士对238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他们的移动语言学习经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以及英语自测水平。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了六种学习者类型,她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动机、情绪、语言水平和技术使用特点。研究二主要探讨了“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法(Time-series cluster analysis technique)”在分析IMLL环境下学习者二语写作复杂度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在这项研究中她对9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考察他们的英语句法复杂度发展状况。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时间序列聚类分析能够从9名学习者的写作文本中提取出具有一定共性的发展模式。彭红英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总结了该研究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图片


彭红英利用新颖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外语学习者移动自主学习的特点,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郑咏滟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与彭红英就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如何与外语课堂研究进一步相结合的问题,“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论”,以及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遍历性等问题与彭博士展开了讨论。参会师生积极提问,彭红英给予了详细解答。最后郑咏滟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讲座圆满结束。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