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义:扎实推进“三进”工作,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培养中译外人才

2022年11月7日晚,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教授应外文学院邀请,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三进’与中译外人才培养”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翻译系主任、教授陶友兰主持,外文学院院长、教授高永伟、分党委书记薛海霞、翻译系老师、翻译硕士和来自多所高校的六十余位师生参加,反响热烈。

图片


黄友义是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国际翻译家联盟原副主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英译的定稿专家之一,长期参加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和译文审定工作,是“三进”工作的切实推进者,拥有丰富的一线翻译实践经验。讲座伊始,他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赋予了国际传播新的意义,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会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才,而外语专业学生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天然优势。在此背景下,加强翻译队伍建设是外语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使命,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三进”工作意味着外语和翻译教育的转型。


在当今世界的大变局下,要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必须了解当代中国,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传播中国的最新指南、翻译中国的权威读本。黄友义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列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大量翻译案例,特别是《四卷》最新案例,指出中英两种语言在选词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需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指出“三进”工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学会和掌握标准外文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际传播技巧。“三进”代表了翻译教育在新时代的改革和提升,必然会提高翻译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提问环节,黄友义针对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详细耐心的解答。尤其是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原文意思这一问题,他建议大家反复阅读原话、阅读相关文章、请教专业人士;关于对外翻译的原则,他提出忠实原意是第一位的,党政文献的翻译不能自行解释,例如语句中的“必须”“应该”“不得”等只能直译,而且要考虑受众的思维方式、保证英文质量。在“三进”学习过程中,需要抓住重点,了解关键知识,学习其外文表达方式,分析并掌握翻译技巧,避免在翻译中囿于字面意思,而采取更为地道、灵活的策略,做到对外精准传播。


图片
图片


最后,陶友兰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认为黄教授的讲座极具受众意识和指导意义。黄教授娓娓道来,有些看似简单的表达,背后却有很多翻译的故事,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这次讲座既是实例丰富的翻译课,也是生动高效的传播课,更是精彩纷呈的思政课,令师生增强了新时代翻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