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研究学术沙龙第一期成功举办。本沙龙由外文学院朱彦副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与外文学院郑咏滟教授担任嘉宾。沙龙共包括三部分内容:外语教育研究学术沙龙启动仪式、混合性研究设计审改案例分析讲座与研究生项目汇报。
郑咏滟教授在启动仪式中作开场发言,她表示外语教育研究学术沙龙的创建十分重要,为老师与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宝贵平台。她鼓励学院各个研究方向的师生踊跃参加后续沙龙,相信大家可以从嘉宾讲座与同学分享中收获成长。
讲座环节,徐锦芬教授作了主题为“混合性研究设计审改案例分析“的讲座。她从定量和定性研究中常见误区引入,表示两者之间的区别常被夸大,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问题去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依赖完全固定的范式,或是局限于自身熟悉的工具。之后,徐锦芬教授介绍了混合性研究设计的定义、类型、步骤与效度评估。她强调,一定要在最开始明确研究目的,不要盲目地开始设计研究与收集数据。
在理论介绍后,徐锦芬教授为同学们展示了混合型研究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期刊》的两篇文献,结合专家评审意见指出了混合型研究中常见的问题。专家意见主要涉及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中的设计充分性、设计一致性,以及结果分析的充分性。随后,徐教授基于自己的研究“An investigation into EFL learners’ motivational dynamics during a group communicative task: A classroom-based case study”,为同学们介绍了混合性研究的论文设计与撰写的要点。她提醒同学们在国际发表中,要注意对参与者、课程等信息给出详细介绍,同时也展示了如何充分地、有层次性地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徐教授再次强调了核心构念与研究设计的重要性,这两者是研究产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在学生研究项目汇报环节,硕士生彭博作了题为“ Unpack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task engagement in the L2 classroom: from th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的论文报告。论文聚焦于研究自然课堂中学生在产出型任务和理解型任务中的投入度以及课堂中影响学生任务投入的因素。该项目使用混合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pair work录音、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来达到研究目的,以期进一步帮助改善课堂中的任务设计,并通过调控相关的课堂要素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三位点评教师就小学生填写问卷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建议需要彭博首先做出先导性研究,或者在焦点访谈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硕士生朱祎萌的汇报主题为“Implementing scaffolding in emergency remote blended teaching for college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A study based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feedback”。该论文聚焦支架式教学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学英语公共演讲课程中的效果。朱祎萌计划通过收集和分析口语成绩、线上问卷等数据,探索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公共演讲能力的促进作用。展示结束后,三位点评教师就论文标题的准确性、研究问题用词的精准性等给出建议,提醒朱祎萌需要对重要构念给出定义,在设计问卷时注意检验信度与效度。
最后,朱彦副教授感谢徐锦芬教授的精彩讲座与两位同学的出色汇报,并欢迎同学们继续参加下一次的外语教育研究学术沙龙,互相交流研究项目和进展,收获思维的碰撞,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探讨中完善研究设计,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此次活动为大家呈现了混合型研究的案例,展示了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设计,并为致力于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