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下午,外文学院青联会于光华楼西主楼1501教室举行了第二次学术活动,邀请了著名莎士比亚译者朱生豪的儿子朱尚刚先生,为大家讲述了朱生豪夫妇凄美跌宕的人生故事。讲座由德文系教师姜林静老师主持。
朱生豪与夫人宋清如相识于之江大学诗社。二人都是文学青年,都痴迷于诗歌。在对于新旧体诗歌的切磋与交流中,彼此加深了了解,也逐渐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朱生豪于1935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期间由于时局动荡,译稿两度被毁。1942年,朱生豪与宋清如相恋十年之后终于鸳盟垂定,终结良缘。朱生豪自此便全力踏入第三次译莎的悲壮征程。适值国难深重,物价飞涨。朱家也难免株连,炊米油盐三餐难继。再加之极度的脑力与体力消耗、缺乏营养,朱生豪终于在1944年底坠身病榻,然而他最大的遗憾依旧是“早知一病不起,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朱生豪去世之后,宋清如矢志亡夫未竟之事业,历尽整整半个世纪,毕其精力整理朱生豪的遗稿,对未及完成的部分进行补译并撰文表达对自己的偶像的深情追思。1997年,宋清如沿着先夫铺就的译莎大道,平静地走完了她执着、灿烂、厚重的生命路程,化为了一只蝴蝶,与先夫一道,流连在用莎翁译著装点的天堂百花园。正如她在朱生豪去世两周年的祭文中所说:“当我走完了这命定的路程时,会看见你含着笑向我招手。那时候,我将怎样轻快地跟着你的踪迹,哪管是天堂或是地狱。”
这对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的一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命运的真实写照。他们正直、勤勉,具有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却又难以抗拒那个苦难时代造就的宿命。他们执着、顽强,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而从不顾及自己的利害得失。他们的悲惨命运无疑为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华民族历史添写了悲壮的一笔。
听完朱尚刚的讲述,到场听众无不动容。作为同道人,大家对前辈大师增加了一份感叹与崇敬。讲座结束后,听众与朱尚刚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不仅了解了一段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壮历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心灵洗礼。此次讲座对听众心灵的撞击将变成他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