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上午10点,法国著名作家、费米娜文学奖获得者、《草叶的光辉》和《人生苦短欲望长》等作品的作者Patrick Lapeyre在复旦大学文科楼209演讲厅为外文学院法文系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文学报告。讲座一开始, Lapeyre先生便将自己定义为继承了福楼拜衣钵的作家。在他看来,福楼拜的叙事以虚无为特色,不太注重情节的演进,其中的人们往往处于一种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即所谓不在场的情境中。对于福楼拜来说,文学作品中空洞的时间和对话比具有实际内容的对话更为重要,因为具有实际内容的对话往往因其目的性而失去诗意的美。而在日常生活中,诗意往往存在于我们没有在进行功利性活动的瞬间,存在于纯粹为了对话的快乐而进行的对话中。
以波德莱尔《恶之花》“阳台”一诗中恋人的对话为例,Lapeyre先生说明何为空洞的对话。恋人之间的对话往往不是直线型流淌,而是充满起伏,有很多沉默的瞬间。这些瞬间以及它们被打断的时刻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反映了恋人们心有灵犀、近乎进入对方内在时间性的境界。Lapeyre先生认为,在这些有时沉默、有时对话的时刻,人们感到自己自在得近乎可以唱起歌来,这时的人们才意识到自己是诉说行为的主体。
Lapeyre先生认为,具有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如La Princesse de Clève,往往会产生一种催眠效果。催眠不等同于让读者感到厌倦,而是指与读者的期待做游戏。小说读者总是希望主人公之间发生些什么实际的事件,但同时又很享受等待他们发生实际故事的过程。人类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存在:欲望总是在它没有被满足之前显示出最美的一面。讲到此, Lapeyre先生特别推荐听众阅读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对印第安人再现爱情的方式的研究,这一再现是成年人尚存留有童心这一事实的寓言。在某种程度上,不强调动作、去目的性的现代小说将人类带入重新用童心感悟世界的境地。
Lapeyre先生说,他不希望用充满强烈却又平庸情感的作品去博得读者的眼泪,那不仅是早已经被使用过无数遍的文学手段,还可能是煽动受众为了某个邪恶目的而行动的手段。对此,他特别提到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对于纳粹分子煽动群众的话语策略的警惕。Lapeyre先生认为,生活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事件,恰恰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小说的功用之一是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平庸生活中所存留的诗意。人生琐碎的细节也具有诗意,因为人生是短暂的。
Lapeyre先生认为,比起电影和纪录片,文学能够更为精细地分析人生中的诗意瞬间。但同时Lapeyre先生也表达了对王家卫电影的欣赏。他说,王家卫之所以吸引自己,是因为他在电影中用一种别出心裁的视角,即失败者的视角去观看世界。Lapeyre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采用类似的视角。他认为,生活中最让人有失败感的事不是失恋,而是感到自己无法再去爱。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地狱就是不能再爱。
Lapeyre先生还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验。他说,虽然自己平时会用小卡片记录下生活中可能被用作文学素材的瞬间,思考自己的小说要如何实现文学技巧的革新,却不喜欢在下笔写作前就为自己定下提纲,而是给自己的创作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因此他往往是在一部小说快要写完时,才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
讲座结束后,Lapeyre先生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过程中,Lapeyre先生特别提到他对于中国乃至远东文化的欣赏,并向大家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在场听众获益匪浅。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