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联会夏季学术讲座 ——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与神秘学

 

2018年5月17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青联会有幸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梁锡江教授,在文科楼424举行了主题为“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与神秘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李双志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对霍夫曼、对神秘学感兴趣的本校外校师生。

 

近些年来,随着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家霍夫曼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而其作品中展示出的神秘学倾向,尤其是占星术、炼金术、卡巴拉教等元素以及来自神秘学的形象与现象在其文本中被大量使用,使其作品获得了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次讲座中,梁教授聚焦于霍夫曼的童话小说,和大家探讨了神秘学之于霍夫曼作品的美学张力,并为大家剖析了霍夫曼本人的艺术特质。

梁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作家霍夫曼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接受。梁教授评价霍夫曼为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今天所谓的哥特式小说、恐怖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霍夫曼都是最早涉猎的这欧洲小说家。霍夫曼的《斯居戴里小姐》就是一部侦探小说,霍夫曼的作品中出现了机器人,对当时科学的各种话语也都有自己的回应。梁教授认为,今天文学作品中的幻想元素,都没有脱离霍夫曼、爱伦坡等作家当年所创下的一系列窠臼。霍夫曼的创作一直关注人的内在和外在双重生存状态,并试图在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所以霍夫曼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对神秘学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随后,梁教授解释了西方“神秘学”的三重含义——以魔法、占星术、炼金术和卡巴拉为核心的隐秘的知识,充斥着阴谋、秘密和死亡的知识的保密性以及作为神秘学最基本、最核心理论的“大宇宙-小宇宙学说”,并分析了霍夫曼作品中对各层次的神秘学元素运用以及作家本人对神秘学的批判立场。

梁教授接着提出问题,霍夫曼为何要在作品中运用自己所批判的神秘学元素?梁教授认为,霍夫曼运用神秘学元素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起到幻想(Fantasie)和搞笑(Komik)的效果,正是这些神秘学元素的运用使得霍夫曼作品获得了美学张力。文本与神秘学知识间的相互利用关系是怎样的?这些知识是怎样被霍夫曼转化为作品中的各种元素的?——这是欧洲近十年来霍夫曼研究中最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的知识学(Wissenskritik)。

讲座最后,梁教授指出,研究欧洲文化,深入欧洲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研究欧洲的神秘学,因为神秘学能反映欧洲人的精神世界——除了科学知识外,神秘学知识构成了人内心的深层结构。神秘学与人类心理学也有密切的关系。梁教授鼓励在座的同学们深入了解神秘学。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