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谷孙(1940-2016),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双语词典编纂家、莎士比亚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首届全国师德标兵、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获得者,《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主编,复旦大学杰出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首任院长。

陆谷孙教授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专业,随后继续攻读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4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研修,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1991至1992年兼任香港三联书店高级编辑,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聘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1996年至1999年担任复旦大学外文系系主任,2003年至2006年出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首任院长。当选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曾兼任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

陆谷孙教授因其卓越的学术贡献和高尚的师德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他曾先后获得1991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1995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8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03年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2004年首届全国师德标兵,201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2014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陆谷孙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双语词典编纂家。1970年成为《新英汉词典》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1986年担任《英汉大词典》主编。他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先后获得中国图书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中国首届国家图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起,他又启动《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工程,于2015年8月完成《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卷)》并出版。

陆谷孙教授是一位享有国际声望的优秀莎士比亚学者。1982年赴英国参加国际莎学会议发表论文《逾越时空的汉姆雷特》,成为在国际莎学讲坛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论文后来发表于英国剑桥大学的《莎士比亚概览》,引起学界强烈反响。著有《莎士比亚研究十讲》、《外国文学:莎士比亚专辑》等,提出的书斋与舞台沟通,全方位接近莎士比亚,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的观点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肯定。

陆谷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散文家。翻译了《生活曾经这样》(格雷厄姆·格林文集)、《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明式家具》等大量作品。他的散文集《余墨集》、《余墨二集》、《余墨三集》,收录读后感、演讲、时评、见闻和日记,显示了他在文学、词汇学、外语教育和翻译领域的真知灼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陆谷孙教授还曾多次担任上海市重大经济、文化国际会议的主要口译,为市领导笔译演讲稿。1984年,里根总统访华期间到访复旦大学,曾亲临他的课堂听课。199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访香港、新加坡,他担任首席翻译。上海申办世博会期间,他还参与了申办报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修改定稿工作。他运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谷孙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喜欢出现在领奖台上,但却最留恋三尺讲台,他在教书育人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所教授的课程是最受复旦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也每年都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他爱护学生如子女,对于学生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常年来,他经常从个人有限的收入中资助学生,并多次捐助款达数十万元,他还想方设法调动社会资源为外文学院的发展筹集经费

陆谷孙教授是杰出的外语工作者,但他的心系中国文化,放眼世界。他很向往哈姆雷特的“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 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的境界,率先响亮地提出了“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的口号,这句口号已经成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院训,激励着一批批外语学习者在刻苦学习外语的同时,不忘记自己光大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