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期的语言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9日和10日,由中国复旦大学、中国云南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联合主办的“危机时期的语言多样性: 新冠疫情下的语言挑战”国际社会语言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汇报了多项实证研究,汇集中西方智慧,通过Zoom和哔哩哔哩网站同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超过2000位听众参与。

       本次研讨会分为国内场和国外场。第一天的国内场会议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高永伟院长、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树森院长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应用语言学首席专家Ingrid Piller致开幕词。

 

▲ 高永伟院长、刘树森院长和Ingrid Piller致开幕词

 

        我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语言战略研究》主编李宇明教授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应急语言服务及其教育问题”。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郑咏滟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的张洁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复旦大学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和武汉社会人士通过多语危机翻译实践进行抗疫的成果。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佳副教授介绍了疫情期间在华留学生的多语交际研究。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沈骑教授对国内场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以上研究以中国语境下的语言挑战观、语言权利观和语言资源观为切入点,体现了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新方向。

        第二天的研讨会国际场由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Ingrid Piller教授和德国汉堡大学的Ingrid Gogolin教授致开幕词。韩国建国大学的In Chull Jang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Leticia-Tian Zhang博士、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Xi Chen博士、中国广州暨南大学的Hongqiang Zhu博士、中国台湾中兴大学的Chun-Mei Chen博士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Gegentuul Hongye Bai博士分别介绍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多语抗疫成果。德国汉堡大学的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家Mike Mösko教授和社会语言学家的Jannis Androutsopoulos教授对专家们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在中外学者利用问答时间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后,Ingrid Piller教授致辞结束了本次研讨会。Ingrid Piller教授指出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不仅对新冠危机进行了社会语言学探索,也为社会语言学领域内的跨文化对话开辟了空间。她强调全人类应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国界,团结抗疫。   

 

▲ 国内外专家通过Zoom参与研讨会国际场

 

        本次会议受到汉堡-复旦-麦考瑞三校联合项目“语言多样性、语言教育与社会参与”的资助,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科研合作成果之一。

        会议是一场在疫情时代背景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为引导进行多语发声的一场中西方的对话。会议秉承人文主义精神,服务国家语言战略,探讨了疫情期间人类共同面对的语言问题,为推动国际社会语言多样化的进程作出了贡献。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