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节系列讲座: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幻想吗?

       2014年4月9日周三晚,第18届外文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外文学院学生会分团委主办的《“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幻想吗?》讲座在文科楼220会议室如期举行。
      

 

       主讲人徐静波老师是我校日本研究中心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日比较文化、中日文化关系以及日本文化,对于东亚文明的研究极有造诣。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中与所有听众分享了他对于“东亚文化圈”前景精辟独到的个人见解。
       
       首先,徐教授以一个对照式的问题开场:“为何在东亚无法实现类似欧盟的共同体?”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个问题。文化上,基础均为古希腊文化的沿承;宗教上,源头统一的基督教;语言上,书写类似,都以拉丁文字为基础。
       


       徐教授向大家明确,东亚文化圈这一概念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但并非中国人提出。其文化核心相当丰富,从物质、制度和思想上均受到中国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古代文化的辐射。
       
       之后,他向大家详细阐述了东亚大陆文化向东部南面,即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传播。从历史脉络进行剖析和举例,以时间为经国别为纬,分段落明晰地讲解。他以大量的图片向大家展现出东亚文明的独特风情,在本国的特色之下透露出浓浓的中国气息,例如朝鲜的“小中华”思想;景福宫得名于《诗经》;日本的宫殿在一向“小小”的建筑物中展现出“大唐”的气质;琉球的王宫上有龙的图腾,且他们的龙只有4只脚趾,以显示对中华帝国的谦卑。这一切都说明确实存在过所谓的“东亚文化圈”,或曰汉字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在近代渐趋瓦解。朝鲜的民族意识开始日益强烈,在清入关后处于对满清的鄙视而疏离中国,这种疏离在朝鲜被日本吞并后加剧,二战后在形式上基本脱离东亚文化圈。日本文字出现“假名”,逐渐主动融入西方文化,而因为中国在近代的衰落而轻视中国,自诩为东亚文化的博物馆。至于越南,本就是被迫接受中国的统治和文化影响,对中国的抗拒一直存在,西方文明的进入加速了中国影响的减弱。一言以蔽之,这与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衰落有关。
       
       徐教授对于“东亚文化圈”并不乐观。我们必须承认,“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工业化使其部分价值渐渐与今天的社会乖离,西方文化入侵更加速这一趋势,其部分的衰败和淘汰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而于此同时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决定了东亚国家逐渐摒弃对汉字的使用。更重要一点,尽管中国的“硬实力”已受到世界瞩目,值得深思的是,重新崛起并没有带来“软实力”的魅力,国民素质的有待提高使得文化的感召力不够,对于文化的传承相当欠缺。东亚国家的冲突和近代史中的创伤以及利益争端在撕裂精神纽带。我们期待像欧洲这样的共同体的形成,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东亚文化圈前景莫测。
       
       徐静波教授精辟的论述使大家系统地对东亚的文化史和文明碰撞有了思辨性的认识。不知不觉中讲座已经来到了尾声。最后,全场同学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徐静波教授的感谢。晚八点十分,讲座圆满结束。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