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满座喜切磋 胜友如云细琢磨--《中华汉英大词典》研讨会顺利举办

       3月31日至4月1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举办。
       


       《中华汉英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由知名学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陆谷孙主编,凝结了编纂团队数十名师生十余年的心血,收词包罗万象,考据严谨细致,不仅为中外语言学习者和专业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本权威的工具书,也为广大读者和海外中华文化爱好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熟悉、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更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桥梁。
       


       3月31日上午,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德耀董事长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高永伟副院长分别致辞表示祝贺。开幕式之后,陆谷孙教授代表编纂团队首先发言,他首先感谢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希望大家贡献真知灼见,又向编纂团队全体成员和出版社编辑团队表达谢意,希望大家精益求精、再接再厉,虽然发言时间不长,但他的每句话都生动体现了一位大学者谦逊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与人格魅力。随后,编纂团队成员赵翠莲教授介绍了大词典的概况和编纂过程。在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意见。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黄勇民教授就一些专有名词的筛选标准和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刘绍铭教授结合粤港文化背景,讨论了文化对等与翻译作用等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系叶扬教授从词典的受众出发,详尽阐释了词典的选词与翻译;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杨昊成教授结合自己编辑的刊物,分享了中西方翻译的取长补短与交互融合;上海海关学院86岁高龄的范家材教授重点分析了大词典中所收录的古典词,结合词汇出处,回归原始语境,分析语义内涵和翻译方法;联合国总部秘书处高级翻译杨韵琴女士结合丰富的外事工作经历,通过实际语用环境辨析词条的翻译效果;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曲卫国教授就大词典的读者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何刚强教授认为大词典在编纂理念和布局上都有重大的创新,并就词典编纂原则、查得率、专有名词设立规范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对大词典的规模和词条编排法表达赞赏,并就词典定位、方言词条的选择和翻译等话题提出了看法;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也专程到会,对陆谷孙教授领衔的编纂团队表示感谢,对大词典的完成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学校对人文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专家学者们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也感染了会场内众多青年学子、而他们妙语连珠的发言又让会场不时爆发出笑声与掌声。
       

 


       经过一天半的热烈研讨,专家学者们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共同为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贡献智慧,与会的青年学子们也从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中收获了诸多启迪与感悟。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大词典的出版面世,不仅将献礼学校110周年华诞,也将成为继《英汉大词典》之后的又一部 “传世之作”。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