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期外文学科青年英才论坛

9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第一期青年英才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智利安德列斯·贝洛大学Masatoshi Sato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郑咏滟教授主持。论坛由Masatoshi Sato教授主题讲座和外文学院青年学者学术汇报两部分组成,吸引了线上线下近百名教师和研究者参与。

图片


Masatoshi Sato教授作了题为Cautionary Tales of Becom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in the 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的主题讲座。他从自身经历切入,分享了自己在教师、教师教育者以及研究者多重身份下对“研究—实践的关系”这一话题的研究兴趣,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他以自己的一项实证研究为例,阐述了同时兼具教师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8位智利应用语言学学者所面临的身份冲突,强调构建合作式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合作式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例如教师、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不同专业知识来合力解决教育问题,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图片
图片


Sato教授在互动交流环节与参会师生就如何利用活动理论来解释数据、如何应对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中遇到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


在青年学者学术汇报环节,外文学院大英部高洁博士报告了题为Designing L2 Pronunciation Pedagogical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Learners: An Analysis of ELT Textbooks Used in Chinese Mainland的学术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在中国内地常用的8套中国出版的教材,以及8套英美国家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这16套教材中语音教学活动的不同呈现方式,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课堂语音教学活动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不同的编写视角。Sato教授对高洁博士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共同探讨优化路径。

图片
图片


外文学院西班牙文系鹿秀川副教授报告了题为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eachers’ Epistemic Agency — A Q Study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的研究计划。该研究计划采用Q方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来探究海外教学经历是否可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师的科研能动性,并利用活动理论来分析提高CFL教师科研能动性的积极因素,以期从不同层面为促进教师发展提供合理建议。Sato教授就研究问题的设计及理论框架的选择给出了指导性意见,郑咏滟教授对Q方法的特色优势和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图片
图片


郑咏滟教授对Sato教授的精彩讲座、两位青年学者的出色汇报以及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表示了感谢。会后,与会教师和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本次论坛也展现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青年学者高涨的学术热情以及扎实的科研功底,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对进一步助力青年学者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片


作为外文学院党委落实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外文学院党委扎实推进青年英才培育工作,搭建“外文学科青年英才论坛”这一学术交流共同体,邀请外文学科各方向的国际顶尖学者与学院青年教师同台交流,增进学术融合,共促教师发展。


Copyright © 2021 复旦大学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3629号